close
新文章,Hazlitt 對詩的看法。這個名字要怎麼發音啊?

Hazlitt—From On Poetry in General

        Hazlitt 在看一首詩時,他會先由詩義下手,再來是看詩的形,最後才探討這首詩的音韻間是否和諧。他認為:詩是人類想像以及情感的一種呈現,不論是喜悅或是悲傷,只要是人心中的情緒、想法都可以由詩而看出。Hazlitt 並不認為詩一定是在書上才看的到,在我們自身周圍的環境,其實都是一首首動人的詩篇。他提到:Poetry is that fine particle within us, that expands, rarefies, refines, raises our whole beings. 點出其實在我們自己的心中,藉由心境的變化,其實都是好幾首詩;每一個人,不管是何種職業,無論你的年齡大小,是好人還是壞人,都可以是一位詩人。這個部份與Alexander Pope 的觀點還滿不同的,Pope 指出詩人首重「天賦」,但Hazlitt 則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是詩人。

        Hazlitt 承襲Plato, Aristotle 一脈,認為Poetry is an imitation of nature ,但他卻另外強調了想像以及情感兩者是人部份的」nature」Hazlitt 或許也是第一個人指出詩不單單是由字面上的意義所組成,而是可以有更深一層的涵義,也是我們人的情感藉由與想像之間的互動、溝通而形成的一種表達形式。他還提到詩的目的其實是在擴大原本的認知或是事實,將我們內心原本的情感放大,甚至是誇張化,因為在想像詩的內容時,所有的一切都是平等的,你可以故意強調原本不重要的部份,或是弱化原本其實份量相當重的地方,讓讀者可以由你放重的地方看出你心中所真正想表達的東西。

        受到Plato, Aristotle希臘悲劇的影響,Hazlitt 也在悲劇詩著墨不少,同樣認為在悲劇詩中的比較與衝突是最能夠激起讀者憐憫以及悲傷的部分,或許因為在悲劇詩中所強調的地方,往往也是我們在生命裡最看重的地方。一首好詩,在Hazlitt 來說,莫過於將字詞與在腦海中浮現出的意象,恰好可以做一個結合,進一步與讀者的心靈契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凜燁 的頭像
    凜燁

    開始‧旅程‧宿命‧終焉...

    凜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